• 乡井

    退休之后参加过一次政府工作报告草案的讨论,向县长进言设立政府文学艺术奖。慷慨陈辞,极言利钝。县长办公会研究决定,每年由财政拨款 100 万用于“青墩文学艺术奖”。海安文化人欢欣鼓舞,弹冠相庆。我们这些人眼界一般,能量有限,只能终老乡井。我们总是无端地羡慕远走高飞的同伴,羡慕他们的飞黄腾达,却很少看到他们付出的非常人能及的努力。距离产生美,愤怒出诗人,离乡背井出大家。鲁迅不离开绍兴写不出《阿 Q正传》,沈从文不离开湘西写不出《边城》。故乡、故人,有故事。文学这东西好像天生就是游子的命。我们做不了游子。我们依赖乡井的庇护,躲避惊涛骇浪,暴风骤雨,我们是一群井蛙。自轻者人轻之,自弃者人弃之。在交通日益便捷、互联网网罗天下的今天,作茧自缚怨不得老天爷。真不必懊恼一辈子生活在乡井海安。 乡井海安是乡井中国的缩影。 2012、2013、2014,2015 年,海安县连年在南通市重点经济工作综合考核中获得第一。为写《支教》中的“潮涌海安”一节,专门去财政局,找着一位熟识的副局长。副局长和相关的一位科长,两个财务专家,一起算账。每年上缴国库 25 个亿,通过各种渠道返还 10 个亿,海安县每年向国家贡献 10 多个亿。还有一笔隐性的贡献。 海安每年考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有四千人,学费生活费不菲,毕业后多半留在一线二线城市,都要买房子。海安人每年为此付出多少?会不会也有 10 个亿?如此说来,“乡井”成了“油井”了,还不是一般的“油井”,是富得流油的“井”。守着“矿井”“油井”,能蹦多高蹦多高,能掘多深掘多深,问心无愧就成。在上帝划定的圈子里折腾,平庸就平庸罢,反正迟早“落叶归根”。“落叶”对“根”的反哺,也许要数本文开篇提及的乡贤前辈紫石先生最为成功。告老还乡后的先生主编卷帙浩繁之《海陵丛刻》,是留给故里最可称道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。(全文完)